星期日, 9月 15, 2019

[魔術。說書人] 第三十七章:<< The Devil’s Staircase>> by Greg Chapman


2019年新一年新開始,新單元到目前為止已經順利地進行了九個多月了。
雖然魔術圈還是老樣子,但是多了一些人開始喜歡的味道。
說書人希望有一天能夠跟大家坐在一起,細心欣賞。

好了,第三十七章來了 --- 老司機們,我們準備上車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最近發生了不少事情,所以說書人的情緒都是起伏不定。人生總有迷惑,但是雲霧盡快散開,電見青天。大家都知道,有些事情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。當說書人正在尋找應對人生轉折點的對策時,就想起了以下這本書,而它亦是我們這一週的主角 --- <<The Devil’s Staircase>>


神秘的書名,加再上一個並不為人熟識的作者名字 --- 在魔術圈來說,這就差不多當場放到天邊的另一個 很可惜的產物。在這裡說的可惜,並不是它被人遺棄了,而是那些只看表面的老司機,錯過了這樣的一個寶 --- 就像是人生一樣,雖有一身武功,但無人賞識。
這本書的作者,邀請了美國著名賭博防千術專家 Sal Piacente幫他寫了序言;Sal願意幫作者開筆並不是錢的關係,而是因為作者對牌術的修為和研究得到Sal 絕對的認同。眾所周知,Sal 他本人只喜歡跟牌術師眾人交流;能夠跟他交流一、兩次永後而得到他的肯定,作者實力無所致疑。
那說書人是如何跟這本書連上了呢?熟識說書人的老司機,都知道說書人對estimation這個題目情有獨中;就因如此,說書人在做資料搜集的時候,就發現了它。在沒有看過其他老司機的意見下,說書人二話不說把它拿下;收到它之後,便直接跳到estimation這個部份。當說書人看完之後,就轉身放回書架上,很久都沒有再看過它了。

直到說書人上重新開始修練記憶牌組的時候,有人直接跟說書人說:你要買這個作家的書籍了,他的東西 --- 任何記憶牌組門生都不會錯的。就這樣,作者的書籍成了說書人重新修練記憶牌組的強大推動力;亦成了說書人在定向自己魔術風格,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。相信很多老司機都一樣,曾經經歷過自己原來錯過了自己的收藏書籍裡的一些好東西,而且是已經買了很多年之後才知道。<<The Devil’s Staircase>> 這本書,就是給了我這一種感受。

好了,個人感受寫得夠了 --- 是時候做書目分析:

全書共223頁,以硬皮訂裝,並附上充滿神秘感的書衣。雖然沒有用上任何彩圖,但是這樣的黑白配反而增加了這本作品神秘的強烈感。書中的內容,無論是文法、排版、資料補充以及所選用的紙質等等,都是十分出眾的優質品格。本來說書人是不想跟大家分享這個作者的作品,但是說書人實在是忍不住了。看一下以後會否因為這個書評而讓這本書變成了絕版。由於這本書實在是太多太美好的東西,所以說書人這次將不會每招深入分析;老司機們想讓自己增進功力,那你就自己直接買回家慢慢看吧。

“Chapter 1: Tools”
這章節主要是作者對他準備介紹的工具,為大家先提供一下簡介和他的個人定義。很多時候,老司機們都只要想了解方法而跳過了作者在原點的想法;建議在看每個工具之前,先在這裡看一次才開始吧。

“Chapter 2: From a Shuffled Deck”
很明顯了吧 --- 這章節適合任何老司機使用。一共五招,頭三招實用挺高的;最後的 “Countless” “Searchers Undone” --- 這兩招就已經值回票價。拜托,請好好的練好這兩招才開始跟大家表演。做得不好,說書人會真的找你麻煩啊。

“Chapter 3: My Stack”
記憶牌組的老司機,快點出來吧!作者 Greg把他的記憶牌組結構,完全給大家在這裡交待清楚了。首先,他的牌組跟 Tamariz Aronson Stacks 一樣,都是沒有特定順序的。然後作者包括了如何從 Faro1 Faro7都有流程表演,經歷這麼多的洗牌後,還是能回到原點。當然,他的牌序是從 NDO 開始的,所以是可以從牌組回到 NDO



“Chapter 4: Stack Work”
說完結構之後,就來到如果給他的牌組和一些工具融合起來。比如說,作者喜歡只用一張鬼牌放到牌中用作附助性質;他還可以利用 overhand shuffle 把某些在不影響牌組的順序底下把它們互換位置。最利害的部份,就是關於estimation 的資料和練習方式。當然,他的 “Fixed Floating Key Card” 絕對不能跳過。最後的 “Out-Faro Sequence” ,給了我們很好的資料,讓我們如何有效地利用當中的特質去創造一些流程。

“Chapter 5: Memorized Deck Effects”
這章節。。。。。。千萬不要看,說書人有幾個不能說的秘密都是從這裡改編出來的。跳過,一定要跳過!!!

“Chapter 6: Overhand Run-Up Shuffle Systems”
這章節是作者另一個為甚麼會得到Sal 認同的原因。這個東西,或許會讓老司機煩心;但是,當你能夠把它變成你自己的利器時,就會發現overhand shuffle stacking 原來還有這一門的功夫。感覺就像大家終於 Denis Behr “Plop” 完美地練熟之後,那種隨心所慾的魔幻功力,並不是普通人能夠感受到的。

“Chapter 7: Using the Overhand Run-Up with the Full Deck Stack”
當你以為 overhand run-up shuffle只能用在賭術示範的時候,那你就大錯特錯了。作者已經將它跟記憶牌組融合在一起,並且保證不會影響整副牌組的順序 ---- 太神了吧?!!只有自己試過,才能真正明白到這門魔刀的功力。

“Chapter 8: Built-In Effects”
當你以為剛剛 Chapter 5就已經沒戲的時候,作者再讓大家感受一下那些只有他的牌組才能做的效果。眾所周知,只有特家牌組才能做的牌術效果,才是最利害的 --- 這章節,不用說書人多說了。

“Chapter 9: Encore”
對,作者額外送給大家的流程---而且視覺效果十分強烈!!!不過,說書人對道具牌興趣不大。老司機自行觀看好了。

這本書真的很好,比較罕有的A級作品。。。。。。啊對了,說書人有跟你說作者的第二本同等級的作品,已經面世了嗎?快點自己去找一下吧。

好了,第三十七章寫完了。謝謝大家,我們下週再見了~*

星期日, 9月 08, 2019

[魔術。說書人] 第三十六章: I Was Kidnapped, Left In Taiwan and All I Got were These Notes by Tony Chang


2019年新一年新開始,新單元到目前為止已經順利地進行了九個多月了。
雖然魔術圈還是老樣子,但是多了一些人開始喜歡的味道。
說書人希望有一天能夠跟大家坐在一起,細心欣賞。

好了,第三十六章來了 --- 老司機們,我們準備上車!

最近說書人有好幾位魔友,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另一種方式去尋找他們自己的道。暫時的道別,成為了他們心中所需要的浮台;私底下跟他們聊了,並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。山高水長,後會有期 --- 說書人希望各位早日學有所成,說書人到時候再跟大家交流一番。這種情況,讓說書人想起了一位很利害的魔友 --- 他的實力跟當年的大俠李尋歡一樣,看透了世事,縱使身懷絕技,但是只是暫別江湖。這就是美國魔術高手 Tony Chang,而這週的主角就是他的其中一個作品 <<I was Kidnapped, Left in Taiwan and All I Got Were These Notes>>



這位美藉華人高手,相信很多老司機對他絕對不陌生。說書人有幸於2012年在多倫多跟他認識,從此跟他之間有了一點點的友誼了。在2012年前,說書人都是從網絡上看到他的一些影片,然後就被他嚇倒了。之後,他每次來到多倫多的時候,都會跟他交流一下。他跟我的印象就是,他心裡面有很多東西給他煩擾了;平常的他是沒事的,當他把酒精融合在一起的時候,真正的他開始出來了。他把他對現今魔術的感覺說出來的時候,說書人就想起了李尋歡在一片雪地上踏雪無痕地不斷向前進發;身雖是向前走,但心卻是不以往下墜下了。這種高手,哪怕消失於人群前;但是當他卷土重來之時,說書人相信正正就是他成為改變眾生之期。

就是因為他,說書人才想起自己是有他的書藉。當說書人把它拿起時,才勉強記起自己是怎樣把它拿下的。這個書是說書人認識 Tony 之後的那一年出來的,而當年我就知道他將會發行這本書;搞笑的是,我還沒有機會跟他本人買就已經被賣完了。還好說書人的朋友不少,有好心幫我留了一份。江湖傳聞,這本書的數量本為是只有量產30本;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,就變成了說書人所聽到的100本。而這本書的內容,極盡Tony Chang風格的優質魔術流程;所以一面世,就立刻變成了絕版書的成員之一。對於Tony那種別樹一格、給牌術手法加進毒品般的高純度研制加工技巧,任何老司機都難逃不能自我抽離的精神狀態。

那這本書究竟有哪些地方是比較吸引呢?現在為大家進行詳細分析:

全書共41頁,以軟皮厚紙作訂裝。全書以黑白印刷,圖片清晰度十分高。全書共傳授了六大招,適合中或高陛者使用。這本書其中一點特別就是,作者對於資料來源的研究十分深入;說書人發現,有幾本書的書名,說書人是完全陌生、對它們基本上是零認識。雖然是限量發售,但是說書人發現作者並沒有為每本書加入注冊號。教學文字部份,所以段落都是寫得清楚明白,讓大家省去不少查字典的時間。


1.       THAT WAS A FREEBIE
這是全書的第一招,而這就基本上開大掛了。讓觀眾直接幫你完成你想做的手法的一半,太神奇了。當中的心理學概念更是吸引,大家要好好練習啊!!!

2.       PRECRASTINATION
又是一個精彩的創作。能將原來的版本改成這樣,要是少一點想像力是不行的。對於那種微小的重點,作者就是從這裡把大家跟他的距離又拉開了不少。

3.       LOOPER
這是書中唯一一個並不是跟牌術有關的東西,但是吸引力不遜於他的牌術魔術。有研究 LOOP 的魔友,千萬不能錯過這個教學啊。

4.       QUEENS GAMBIT
這個可是說書人的常用流程之一,實用性高之餘,讓大家有多一個學習機會了。這個流程,常常給我一種似有還無的感覺。這個東西,可配合記憶牌組一起使用。

5.       THE DECK VOID
如果有幸見到作者本人的話,請他本人在大家面前示範一下這招有多利害。江湖傳聞,作者在這招 VANISNING DECK的造藝十分高超。看完後,才過來認真學習吧。

6.       SIDE EFFECTS MAY OCCUR
這招。。。。如果認真做完的話,觀眾真的會有幻覺的。將兩種古典效果合在一起,再一起表演起來。大哥,你真的要把我們嚇死嗎?

難怪這本書賣得那麼快,因為太實用了。傳聞中作者的另一本書,到現在還沒有新消息。希望他會快一點把它發行起來,讓多一些人受惠。

好了,第三十六章寫完了。謝謝大家,我們下週再見了~*

星期日, 9月 01, 2019

[魔術。說書人] 第三十五章: The Gambler’s Palm Revisited by Dan Macmillan


2019年新一年新開始,新單元到目前為止已經順利地進行了差不多九個月了。
雖然魔術圈還是老樣子,但是多了一些人開始喜歡的味道。
說書人希望有一天能夠跟大家坐在一起,細心欣賞。

好了,第三十五章來了 --- 老司機們,我們準備上車!

秋風過處,五穀飄香想不到秋天那麼快就來到大家的庭園面前。每一年的秋天,說書人的腦海裡就想起了日本組合 “W-inds” 的其中一首作品四季 ;那種節奏感,跟晚秋底澄清的天很相襯。這種季節讓說書人想起了,二十年一本被世人再次發行的魔術秘籍 --- 本是內藏乾坤、招式接觸之處必定氣勢迫人;奈何無人賞識,心感同情。第一版面世之時,曾經更一度被傳說牌術師 Edward Marlo形容書中秘招甚是笨重 、難登大之堂。 花開花落不由己,緣起緣滅自有時” --- 此書被起死回生之時,就是依靠2004年裡一部電影的預告片頭面世。當時它在魔術圈的風頭一時無倆,就這樣讓好多老司機開始追尋招式的源頭。它的首次亮相,則在距離現今43年前的一本牌術書籍裡,而它 --- 就是我們這週的主角 <<The Gambler’s Palm Revisited>>


想當年,說書人亦是被  “Shade” 這套電影的片頭吸引了。那時候,片頭所出現的一招換牌 --- 真的可以用偷天換日來形容最好不過。此電影一出,所有老司機便瘋狂在網上不斷搜索;當然,天真 的破解亦開始多不勝數,可想而知這招換牌術的吸引力何奇壯觀。後來,美國牌術高手 Jason England終於在某魔術網店上發行單一教學,從而讓大家知道這招的名字以及它的由來。示範影片網址如下:



現在的老司機當然幸褔了,直接網購便行。可是苦了老一代的人,除了必需要找到這本絕本書才行之外,就唯有找個機會找一下 Ken Simmons名一下其中一本書 <<Riffling the Pasteboard – Volume One>>才能學到。因為 Ken 是原作者的好友,所以他得到授權在自己書裡再一次跟大家分享一下 Macmillan Switch的秘密。雖然二十年前的再版算是比較為人熟識,但是當時的產量亦只是十分之低。還好有有心人已經在網絡上發行合法電子版,為未來明日之星多加一點點寶貴資料。這個再版呢,是以初版為藍本,再加進了新東西,比如說 Edward Marlo的三個創作等等。Marlo 當年亦是跟 Daniel Macmillan見面並且交流之後,對這本書大大改觀。




由於現在互聯網十分強大的關係,所以大家很容易就找到再版了。但是,大家將會發現網絡上並沒有初版的資料;就是一些信譽良好的魔術競投拍賣網店,都找不到它的縱影。雖然 Macmillan Switch在電影 <<Shade>>出現時是2004年,但是說書人卻在大約2009年才認識到這招的存在。從那時起,經過十年寒苦。。。。。。尋之後,說書人終於為大家找到了 <<The Gambler’s Palm Revisited>> 的初版了。

當然,說書人在尋找的時候,並不是一帆風順的。說書人在這個漫長的旅途中,是有遇到這個初版的不合法版本的。搞笑的是,說書人明知道是假的,卻把它一起拿下 --- 可能說書人覺得,這將是個尋寶旅程之中,一個不可缺少的一小部份:正所謂陰陽兩極,互補不足。 無極生太極,太極生兩儀,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演萬物。” --- 沒有缺憾,就不能讓真品鶴立雞群。大概這就是為甚麼我二話不說就去做了。


雖然再版的 <<The Gambler’s Palm Revisited>>對大家來說就已經耳熟能詳了,但是第一版還是有它的價值。究竟這本書的初版是甚麼模樣的呢?現在為大家分析一下:

初版全書共50頁,並以軟皮厚紙作訂裝;說書人發現,再版的頁數竟然比初版少了一頁。當我細心閣讀兩者的時候,就發現了再版是把某些初版圖片剛除,然後加進了大量文字教學。



除此之外,初版是用打字機來完成的,而再版則是用電腦把所有內容重新打印出來。初版跟再版的書面設計,都是不太討好;可能這就是大師的風格吧,不是賣包裝、也不是用來賺大錢。

初版共分開五個部份,而再版就多了 Marlo的創作部份。從以上資料來看,這本書並不適合初學者使用;老司機亦必需有一定修為,才會有更好的修行效果。雖然到現在為止,說書人還是無法有證據證明手上這來初版就是當年的初版,但是以說書人所得到的資料來源 --- 這本應該是真的,因為我是從某大師手上買回來的。至於將來的事,將來再算吧。

“Chapter 1”

The Gambler’s Palm: 對於想學 gambler’s palm而只對文字有感覺的老司機,請認真看好這一個。一但練得不好,就會影響之後好幾東西的發展。作者強調,必需好好練習如何發動和完成這個藏牌術;作者提意大家參考 Vernon Marlo 在這方面的修為,將會對你大有幫助。

Palm Transfer From Rear Angle Palm to Gamblers’ Palm + Palm Transfer to Master Palm + Palm Transfer to Gambler’s Palm From Clip Steal: 這幾個章節只是大概寫一下如從 gambler’s palm轉入和轉出這些手法。

Ribbon Spread Card Add: 跟平常藏牌術的想關技能差不多,起碼說書人是這樣覺得。
In the Hands Spread Replacement: 說書人超不喜歡這一個,太不自然了。
Rear Angle Palm Replacement: 這個實用性挺高的,特別是在 gambler’s palm rear angle palm 兩者之間作轉換。

Center Card Add: gambler’s palm 把加進牌中,想像還可以。不過說書人還是喜歡用 clip steal 去完成這個動作,自然好多。

The Gambler’s Thumb Break: 這個可是個有趣的東西啊。不過,說書人暫時還不能讓自己信服這個技巧是自然的。

Gamblers’ Drop-Off #1-#3: 普通的東西,平常有練習變牌,就應該對這些不陌生了。

Center Drop-Off #1-#3: 好壞參半,研究性質比較多一點的東西。實戰則免。

The Flexible Palm: 這個東西其實挺意外的。如果大家能用心好好練習這個東西,你將獲益良多。
Side Steal to Flexible Palm: 這個基本上絕配。傳統是直接到頂的,這個就利用 Flexible Palm 的特性去加強效果,真的不錯。

“Chapter II”

Secret Card Add: 很大膽的做法。技能不自然的同時,它卻有一種讓手法家嘗試的魔力。如果有人可以做到把單張加到單張牌的後面而不破功的話,這個可以用做視訊魔術了。

Close Call: Karl Fulves的招為藍本,再以 gambler’s palm 去取替某些手法,再以 Secret Card Add的技能加效果完成。老實說,這個可以作參考,至於實戰的話 --- 老司機們自己去衡量吧。

Misdirection Card Add: gambler’s palm開始發牌,到適當時把手中的牌加進去 --- 主意很好,但角度有限。

One Hand Turn Over Switch: 各位觀眾,這就是 “Macmillan Switch” 的真身了!!這個教學的第一句,作者就已經說了 “ThisItem is a real gem” 這句話。傳說牌術師 Ed Marlo 亦因此而創作了他自己本人的 One Hand Turn Over Switch 版本。教學末段,作者提供了一個用來練習此招的練習流程,值得一看。對於那些人說這招實用性不大的朋友,請繼續放棄吧。

The Shuffle Palm: 說書人第一次學到這一類的藏牌術,是從美國魔術大師 Allan Ackerman其中一書學到的。對於這個類別,說書人算是情有獨中吧。值得一看~*

The Gambler’s Cull: 這個有點兒文不到題。看看便好。

“Chapter III”

Reverse Transfer: gambler’s palm 作換牌的魔術流程。

The Flexible Card Switch – Technique #1 to #11: 換牌術方案。

The Suit Named: gambler’s palm 把四張不同的牌換成觀眾的牌。看完後,暫時想不到任何方案,可以把它變得更好。但同時,亦不等如這招是個好流程。

“Chapter IV”

Thot Card to Pocket Variation: 這招其實已經 RRTCM 裡有相關記錄,正常古典效果。
Card to Number: 說書人對它的方法不太感興趣。。。。。

Dunbury’s Delsuion: 普通的牌術效果。

Bottom Deal Tip: 想不到吧!!!作者在這裡提供了,他自己本人對發應牌的心得。

Shank Bottom Transfer: 這個必需要熟識 Shank Shuffle之後再回來啊,詳細教學請參閱 Marlo <<The Shank Shuffle>>

Centop Change: 類似 top change,但是跟中間牌交換而不是頂牌。

“Chapter V”

Right Hand One Hand Side Steal: 這就是另外一個原因,為甚麼都要找這本書。可惜的是,初版解釋得不夠好,而再版則找攝影師重新拍教學照。

Left Hand Side Steal: 實用性都很高的東西。其他的請參考 Vernon Andrus 的書籍,有助加強功力。

原以為好端端一個驚世作品,從此因這樣而被消失。希望大家籍著此機會,讓自己對它多了一份了解,從而好好繼續守護下去。

好了,第三十五章寫完了。謝謝大家,我們下週再見了!!